10月29日,萬聖節慶祝之夜,韓國首爾龍山區的梨泰院發生了慘烈的踩踏事故。
截止到目前,這起踩踏事故遇難者人數已經上升到158人。196名傷者中已有186人出院,但仍有重傷者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而這件事情的後續,更是越來越離奇,甚至連負責調查此事的警察都在家“自殺身亡”,簡直就像是韓劇之中的情節……

現在,慘案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梨泰院也已經重新開放,但人們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這份巨大的悲痛又逐漸轉變成為憤怒,指向事故發生的源頭,開始質詢追責。
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嚴重的事故?
韓國每一個人,都關註著可能造成這起事件的原因。

事發地點旁邊侵占道路空間的酒店開始被人刨根問底,還有不少人靠著當天的錄像、拍攝、幸存者的回憶,試圖揪出“幕後凶手”。
人們的憤怒地想要找到一個應當為此負責的人……
兩名頭戴面具的人被人拍攝到在梨泰院的路面上灑油,眾多網民蜂擁而上進行譴責,警方將其逮捕調查後卻發現他們實際上灑的是酒,也並不是在事發區域。


多個幸存者回憶時都聲稱有一個戴著白色兔耳的男性在使勁喊著“推”,慫恿大家往前擠。
隨後,一個當天佩戴了黑色兔耳的男性被當做此人,被人肉出來後遭到大量網暴及口誅筆伐。
然而警方調查顯示,他早在事故發生前的21:55分就已經離開了梨泰院,當時根本就不在現場。



在真相被公佈後,有很多人都替這位無辜男性感到委屈。
“我為個人沒有辨別就跟著大眾輿論風向攻擊你而道歉。”
“根本是強加罪刑在一個人身上,明明是國家的錯。”
“罪魁禍首是韓國政府,大家別再獵巫了。”

事實上,現在的輿論也逐漸指向了韓國政府應當為此負責。
但是,究竟是“未能預見到危險”的責任,還是“預見到了危險,卻促成它發生”的責任呢?
11月11日,首爾龍山警察署信息股長被髮現在家中死亡。
根據韓聯社報道,這名55歲的警員姓鄭,生前是梨泰院踩踏事故發生地的情報部門主管!
11日中午12點45分,鄭某的家人發現他過世,並向警方報案。警方沒有發現任何遺書。

在他死亡前一天,鄭某曾經和部分同事打電話,暗示可能會做出極端的選擇。
於是,警方初步推測,鄭某應當是自殺。
——或者說,是“畏罪自殺”。
在他死亡前,他已經被停職處分、立案調查:因為他涉嫌銷毀關鍵證據。

在踩踏事故發生後,韓國成立了特殊調查組,來調查相關部門是否有瀆職行為。
他們發現,在踩踏事故發生後,鄭某下令刪除一份內部情報報告,而這份報告事先警告了萬聖節期間梨泰院人員聚集,很可能會發生安全事故!
在這份報告中,他們內部已經知曉了在萬聖節期間梨泰院人流量巨大,甚至特別標明瞭這條出事的小巷十分危險!

警方早就已經預測到了當天會有事故,但他們仍然什麼都沒有做……
而在事故真正發生後,鄭某第一時間銷毀了這份上傳到警察信息管理系統的報告書,甚至還籠絡、慫恿部門職員,刪除他們電腦裡面保存的報告原件。
他聲稱:“原則上,上傳到警察內部的計算機網絡後,是不留下報告書原件的,所以是按規定進行”。
但在私下裡,他卻暗示其他人——上面授意刪掉,假裝不存在這份報告!

在特殊調查組發現刪除記錄後,鄭某被停職調查。
然而,還沒有開始問詢,他就“自殺”了……
所以,他也自然不會再透露究竟是誰授意讓他刪掉,又是為什麼要刪掉。
一條線索斷在了這裡。
但是,除了這位自殺的警官之外,當天龍山警察局的很多行動,也都透露著重重疑團。
根據韓國媒體報道,在事故發生前,警方已經接到了整整11通報警電話,警告當天人流量過大,十分擁擠。
從晚上6點半,一直到事故發生的10點15分——近四個小時的時間,警察卻沒有做出有效應對。

6點34分,第一通報警電話打進來時,就已經指明事故區域十分危險。
“梨泰院有一條狹窄小巷,我看到這裡有在夜店排隊的人,有從梨泰院地鐵站出來的人,還有逛街的人,不同方向的人流擠在一起上下坡,我很擔心。人都已經下不來了,但還是一直一直有人涌上來,有人在往上推,很可能會因為擁擠發生事故。警察應該快點派人來控制一下。”

8點09分,第二通報警電話打進來。
“梨泰院人太多了,車堵住了,人也被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有很多人跌倒、受傷,這裡很混亂,必須有人組織。”
——如果人流量極大的地區有人跌倒,那麼離嚴重的踩踏事故,事實上也就只差一步。
這種情況下,警方應該立刻出警、控制人流量,疏散人群,防止更加嚴重的事故發生。
但警方沒有這麼做。

8點33分,再次有人警告:“人們在大街上跌倒,太危險了,已經失控了。有人暈倒了!會出現嚴重意外,我拍了視頻,怎麼發給你呢?”
8點53分,又有人報警:“人太多了,快要被壓死了,這裡一片混亂,亂成一團。”
9點00分,有人報警道:
“這麼多人在這裡,人擠人——馬上就要發生一場重大的事故了,所有人都被卡住了!你們需要立刻來控制局面!!!”

9點02分:“梨泰院的人太多了,人們在街上互相擁擠,這樣下去真要釀成大錯了。請做點什麼吧,真的會有人死掉的!”
9點07分:“請一定要過來,這裡嚴重擁擠,拜托來控制一下吧,需要隔開一條路才能讓人們有序通行。”
9點10分:“梨泰院太擠了,裡面的孩子們都被壓死了!不是某個商店,而是一整條街都如此!”
9點51分:“我們在梨泰院的俱樂部裡面,人太多了,需要警察來控制局面,你們能儘快來嗎?這裡真的很危險。”

從10點鐘開始,每一通報警電話裡面都被尖叫聲充斥,人們在絕望中大喊著。
10點00分:“梨泰院人太多了!太擁擠了!!人們被推來推去!!我想人們會被壓倒的!!!請控制這裡的人群!”
10點11分:“我們要被壓死了!!大家都亂套了!就像災難一樣!!救命!梨泰院的後街、後街!”
而且,韓國媒體甚至還聲稱,當天從晚上6點到10點,警方接到的電話不只11通,而是有整整79通!

無論如何——不管警方接到了多少報警電話,他們一共只出警4次,其餘均以“現場已經有警員”為藉口,搪塞了過去。
在這四次出警中,警察也只是疏散了現場人群,將人群引導到人行道後就結束行動,而後再次離開!既沒有補充現場機動警員,也沒有控制人流量!
到10點半,事故發生的時候,現場僅僅只有1名警察,正在徒勞地指揮著人群,請求人們不要繼續向前……

但真的是警察不知道如何應對嗎?
要知道,梨泰院歷年都是萬聖節活動的重要地點,而負責這片區域的龍山區警察局也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準備”:從可能有人鬧事到性騷擾,甚至還為醉倒在路邊的人準備了毯子,防止他們凍死。
偏偏就是沒有所有活動都應該準備的踩踏預案。

更讓人困惑的是,龍山警察署署長李林宰,在事發當天雖然準確掌握了當時的情況,卻沒有採取及時、適當的應對措施,也沒有及時向上級報告。
在有警員報告擁擠後,他在當天晚上10點,就到達了綠沙坪站附近——這裡離警察局僅僅只有步行幾分鐘的距離,而警察局離事發地只有130米。

那個時候,事故還未發生,如果他立刻去調動警員疏散人群,也許一切還來得及。
但是,這位署長卻拒絕走路,一定要在街道已經極為擁擠的情況下堅持坐車,花了整整一個小時,一直到晚上11點5分,才到達警察局。

再往上一級的韓國警察廳廳長,一整夜都不見蹤影。
他聲稱自己當天正在露營,因此沒有接到電話、沒有看到短信,在熟睡中錯過了……
而韓國行政安全部災害安全管理本部,更是從始至終就沒有聽到過梨泰院可能人流量過大的報告。
他們得到相關報告的時間,已經是晚10點48分,此時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33分鐘。
每一環的紕漏,一點一點釀成了這個嚴重的慘案:梨泰院踩踏事故,成為2014年世越號沉船導致304人遇難之後,韓國單次喪生人數最多的重大事故。
與此同時,也有在這次慘案中韓國警方表現出來的拖沓無能,也讓很多人聯想到當年的世越號事故。

當時,警方在接到世越號發生事故後,也拖沓延遲,隔了很久才去救援,甚至阻攔民間救援團。
甚至有很多人在之後懷疑,世越號可能是一場邪教獻祭,而非先前認為的事故。

現在,梨泰院踩踏事故仍然在調查之中。
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也似乎牽涉到了更多的內幕。
只能說,希望真相最終能夠水落石出,讓真正應該為此負責的人得到懲罰,讓死者能夠安息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