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

Loading

正在加載中..

  • 主頁
  • 國際
  • 強制安樂死?讓老人集體自殺?“仇老”蔓延……

強制安樂死?讓老人集體自殺?“仇老”蔓延……

2023-02-20 10:47

  “老齡化咋解決?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老人一起切腹自盡。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日本特色?沒錯,說這話的人還真是個在耶魯當教授的日本人。作為一個經歷了老齡化社會的青壯年,這哥們腦子裡滿是各種針對老年人的極端思想。

  比如在一檔節目中,他就對“逼老年人跳崖”的電影情節津津樂道,而在談及老齡化問題時,他甚至認為應把“強制執行安樂死”提上日程。

  為啥要強制啊?因為他認為老人會把養老金掏空。

  不尊老愛幼能理解,可讓身邊的老年人去死,這就有點反人類了。

  然而,在社交網絡上,這樣的極端言論竟然有相當多的支持者。你只要看看他這個觀點下麵的評論區就知道了,其中點贊最高的幾條翻譯過來就是:雖然平常不敢說出口,但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心聲。

  

  除了在網上發牢騷,有些人甚至把想法付諸了實踐。

  2016年的橫濱,一位護士殺死了48名在院老人,方法也不複雜,就是往老人的註射液裡面摻東西,這樣就能“算好時間讓他們在自己下班後死掉”。

  就在同年7月,一個叫植松聖的小青年闖進了一家福利院,在短短的45分鐘內,他用匕首、鎚子等工具殺害了19名殘疾人,為啥要這麼乾呢?因為他覺得有必要“為日本社會的未來清除垃圾”。

  事後日本網民的反應也很耐人尋味,其中有條評論是這麼說的:“雖然不贊成殺人,但殘疾人什麼都乾不了,還擠占公共資源,無用的人有什麼存在價值?”

  聽起來夠冷血吧?

  不過在日本,這種觀點已經流行很久了。

  在這些人看來,有些老人實在是太惹人生厭了。

  在日本的社交媒體上,有個叫“老害”的詞特別火。這是啥意思呢?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讓周圍人不舒服或生氣的沒素質老人。

  這些老年人平常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在公交地鐵上倚老賣老、欺負年輕人。趕地鐵太辛苦不想讓座?人家抬手就是一個大耳光。坐久了太累想蹺個二郎腿?人家捲起報紙就是一個爆頭。

  你說我認慫行不行呢?那當然是不行的。

  就算沒人招惹他們,“老害”們也能想出各種辦法彰顯存在感。比如在地鐵上跟著音樂跺腳、掀起衣服在肚子上打拍子,甚至在早晚高峰時對著地鐵門謾罵揮拳、就算耽誤列車啟動也在所不惜。

  更讓日本社會頭疼的,是泛濫的老年人肇事和犯罪問題。

  2019年在東京池袋,一位87歲的司機駕車闖過紅燈、將一對騎單車的母女當場撞死,去年11月,又有個“老”司機駕車闖進人行道致6人死傷,猜猜他多大年紀——97歲!

  

  為啥這個年紀還非要開車呢?因為在日本8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高達26%的老人堅持自駕出行。

  除了交通肇事和偷盜之外,甚至還有行凶和性侵。比如在2019年10月,一位68歲的老爺子就手持雙槍,在火併中完成了double kill,而在同年11月,一位75歲的神社神官則因性侵未遂而被逮捕。

  

  ▲2019年,日本65歲以上犯罪人群占比達22%

  假如你是個找不到工作、又領不到退休金的廢宅,看完這些會不會積累起一股針對老人的怨氣?

  日本人做起事來還有點道德包袱,等到了歐美這裡,那更是直截了當。

  比如在2020年初的英國,一些護理中心就跟老年人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為啥這麼乾呢?因為這樣能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在更年輕、健康的人身上。

  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某些醫院,65歲以上的患者甚至會在極端情況下被“拔管”。雖然醫院隨後站出來闢了謠,但年輕人“優先使用醫療物資”確是不爭的事實。

  之前在美國,有人甚至給新冠起了個“Boomer Remover”的名字。

  啥意思呢?這詞的中文意思是“老人清除劑”。Boomer指的是二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群,這批人的年齡在56-74歲的區間內,恰好就是“那該死的一代人”。

  

  在年輕人的思維裡面,這些人不僅享受到了社會發展的紅利,還擁有大量財富、占有了大把大把的社會資源,只把各種各樣的積弊留下來給年輕人承擔。

  這些老人到了退休的年紀,卻仍然享受著社會準則製造的話語權、拿著養老金占著病床位,時間一長誰受得了呀?

  所以也別掙扎了,趕緊想辦法做犧牲吧。

  用當時德州州長的話來說就是:“作為一個老年公民,你願意用你的生命作代價,換取為你的子孫後代保住所有美國人都愛的這個國家嗎?如果這就是交換,我願意。”

  雖然那些糟心的日子成了過去式,但有些思想已經在人們心中扎了根。

  過去的歐美社會,雖然沒有那麼重的尊老愛幼包袱、但整體氣氛還是友善融洽的。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啥?經濟保持平穩發展、養老和醫療體系能維持正常運轉。

  一旦形勢發生了變化、收支失衡,年輕人對老年群體的不滿就會上升。以至於有學者直接造了個詞,就叫“嬰兒潮一代與新千年一代之戰”。

  在一些冷血的極端人士看來,要不要放棄老年人,只是個經濟問題。

  就拿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來說吧,在很早很早的古代,甚至會把70歲以上的老人遺棄到山裡自暴自棄。聽起來很不人道是吧?可沒辦法啊,地里種出來的糧食就那麼多、養不起那麼多老人。

  一直等到日本完成了工業化,類似的現象才開始絕跡。光吃飽飯也不行啊,等到實現了現代化後,他們還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共養老體系,外人看了十分羡慕。

  不過這麼做的成本也很高,不算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只算養老金的現金支出,1970年只有0.9萬億日元,等到2017年直接飆到了55萬億日元左右。

  錢從哪來呢?光靠交的那點肯定不夠用,缺口只能靠政府加杠桿、發債來填。

  經濟高速發展時大家覺得沒啥,可隨著經濟下行、上升通道固化,註定要背債的年輕人不幹了——憑什麼老人享受了發展紅利、占據了社會資源,偏偏還要領養老金加重社會負擔呢?

  在現實的不斷衝擊下,“仇老”的思潮逐漸開始占據上風。

  前幾年日本甚至有導演專門拍了部電影,名字就叫《75(歲)計劃》。講的是啥呢?說是為了擺脫沉重的養老負擔,政府開始鼓勵75歲以上的老人自願簽署安樂死計劃書。

  現實里這麼乾肯定是不行的,但這種話題絕對會引發各種各樣的討論和遐想。

  你以為只有日本和歐美會這樣嗎?別鬧了,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衝突日漸成了個全球性問題,像咱們這也不少,時不時就能看到,說實話,這是個新問題。

  最近這100年幾次技術革命刺激經濟大發展,以前經濟不行的時候,人均壽命短,100年前中國的人均壽命4、50歲,最早設計出社保制度的美國,當初真正需要支付養老金的也不多,當時平均壽命53歲,基本領不到錢就都走了,但這幾十年人均壽命直奔80歲而去,需要養老的人越來越多,重度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基本不可避免,怎麼解決這事?全世界都沒有經驗。

  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增量可以解決存量問題,但經濟一旦停滯,人們的壓力都然而生,很多年輕人擔心自己現在交錢,未來沒錢可領,本來就一肚子怨氣,結果很多老年人倚老賣老火上澆油,非要說年輕人是“沒有希望的一代”,兩邊火氣都不小。

  日本為啥出現這麼多的極端言論,就因為他們的經濟停滯時間足夠長,老齡化程度又足夠深,觀念交鋒就很激烈,我們想避免走入這樣的困局,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得把經濟搞起來,讓年輕人能賺到更多錢,能看到希望,這事真不是說服教育就能解決的。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