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

Loading

正在加載中..

  • 主頁
  • 國際
  • 15歲印度少女註射艾滋病男友血液表決心:悲劇的根源是畸形的教育

15歲印度少女註射艾滋病男友血液表決心:悲劇的根源是畸形的教育

2022-10-21 21:31

2022年的一天,在印度的一條大街上,十五歲的少女正和父母激烈爭吵著:“我真的愛他,我已經註射了他的血液,我們再也分不開了。”

在印度,我們時常會聽到各類奇葩的消息,有些甚至會顛覆人們的三觀。

而產生這種消息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森嚴的等級制度。高種姓的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施行一些“愚民”政策,就為了保障他們的統治地位。

就在今天,又一條新聞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讓社會再次將註意力轉向了印度的現有社會環境,引發了眾人的思考。

一名年僅十五歲的女孩,竟然為了證明自己對男友的愛,選擇將身患艾滋病的男友的血液註射到自己的身體里。

錯誤的愛情觀

這名做出如此瘋狂舉動的女孩,她對於愛情的“付出”並沒有收到網友的祝福,反而受到了一片嘲諷和質疑聲。

女孩來自印度的阿薩姆邦,她只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女孩,並不是高種姓出身。

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總喜歡在網上交朋友,並且往往都會付出自己的真心實意,而這名女孩,也是那些“頭腦發熱”的年輕人中的一員。

在她十二歲那年,她因為無聊下載了一個社交軟件,偶然結識了這個她願意付出一切的男孩。

兩人整整聊了三年,三年裡,男孩無微不至的關懷,善解人意的話語,溫柔動聽的情話,讓女孩越陷越深。

漸漸地,女孩發現自己有些離不開這個男孩了。

在交往的過程中,男孩也向女孩說明瞭自己的真實情況。

“我患有艾滋病。”

可不知道為何,女孩還是選擇要和這個男孩在一起,她覺得這個男孩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她已經完全離不開他了。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一次意外,讓女孩的父母發現了女兒在談戀愛,這讓他們大為惱火。

當他們得知了男孩的具體情況後,表示堅決反對兩個人在一起。

可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女孩,覺得這些都是上天對他們愛情的考驗,這更加說明瞭他們兩個人是真愛。

在這種青春期特有的想法的驅使下,女孩選擇瞞著父母,偷偷和男孩約好了時間地點,一同離家出走。

萬幸的是,他們的父母第一時間發現了兩個孩子的失蹤,並很快地找到了他們。

對於這兩個沉浸在愛情幻想中的年輕人,他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暫時勸說兩個人分開,準備帶回家中進行“說服教育”。

但講理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那些被戀愛沖昏頭腦的年輕人。

他們總會覺得自己的愛情是天底下最誠摯,最純潔的,任何阻礙他們在一起的做法都是“陰謀詭計”。

“說服教育”失敗,他們只能拿出家長的威嚴,將孩子們關在家裡,阻止他們見面。

但這種做法怎麼可能攔得住想要追求“愛情”的少女。面對這種情況,她很快就想出了應對之策,併成功逃出了家,找到了那個男孩。

兩人再一次離家出走,準備像故事中不被世俗認同的情侶那樣,來一場“浪漫”的私奔。

不僅如此,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的決心,這個姑娘竟然從藥店買了一隻醫用註射器,想要將男友身體里的血液抽出,註射到了自己的體內。

男孩被女孩的舉動嚇了一跳,身為艾滋病患者他當然知道這個疾病的可怕,於是一再勸阻女孩不要魯莽行事。

但他越是阻止,女孩就越發堅定,最終還是成功抽取了男孩的血液。

當女孩的父母找到她時,她驕傲地向自己的父母宣告了自己的“壯舉”,表示這能證明自己是真心愛這個男孩。

可女孩的父母並不這麼覺得,聽聞這個噩耗夫妻倆如遭雷擊,差點暈了過去。

等到緩過勁來,立即帶著女孩跑到醫院做了細緻的檢查,並直接報警將男孩抓了起來。

可是到了醫院,醫生告訴了她這種行為的後果,她卻不以為然,並沒有為自己的舉動表現出悔意,也完全不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

在醫院接受檢查時,女孩還在不停地為那個男孩求情,希望不要將他關太久,畢竟那是自己“深愛”的人。

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熱議,人們都不理解女孩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愚蠢”的舉動,還有人覺得一定是男孩在誘騙女孩,不然她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目前女孩依舊留院觀察,檢查結果顯示她還沒有得上艾滋病。

但這件事情,真的就是簡單的“戀愛腦”可以解釋的麽?對於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是否也是出現這類事件的主要原因?

要想真正弄明白這件事的起因,我們先要從印度的教育說起。

“畸形”的教育

印度的基礎教育和中國有些類似,他們也是實行義務教育,但卻是八年制。

同時,他們的義務教育並不具有強制性。

在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具有法律效應,所以家長必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里去讀書,在那裡他們能增長才智,開拓自己的視野。

但在印度義務教育卻顯得很隨意,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決定是否將孩子送往學校讀書。

而那些低種姓的貧困家庭,受自身經濟條件的制約,需要孩子為家裡分擔生活壓力,所以選擇將未成年的孩子當成家中的勞動力。

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智者愈智,窮者愈愚,階級固化變得越發嚴重。

而且就算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學校里,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間的教育水平也是天差地別。

在公立學校里,基礎設施極為落後,教師的職業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更重要的是,因為公立學校無法提供良好的薪資待遇,導致大部分公立學校的教師都是抱著一種混日子的態度在上課。

他們根本不會在乎你成績的好壞,只要能讓你順利結束義務教育,他們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並且,印度當地對於文盲的定義非常寬泛。

儘管他們官方嚴格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於“識字”的定義,制定了“文盲”的標準,但在執行過程中,很難落實到實際中去。

大部分的孩子,只要會用某一種語言(印度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語言)寫自己的名字,就算是“掃盲”了。

這也算是前文中的姑娘做出如此不智的舉動的原因之一,也許她對於艾滋病根本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所以才會如此行事。

我們常說讀書改變命運,但這句話放在印度要改成“上私立學校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那筆像是天文數字的學費,讓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望而卻步。

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很難保證普通家庭的家長會重視孩子的教育。

事實上,在印度作弊是件屢見不鮮的事情。最離譜的是,有些家長會在自家孩子考試時,爬牆傳遞答案。

不僅如此,在印度,女性的文盲率要高於男性。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萬惡的封建殘餘:種姓制度。

殘酷的種姓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總的來說也是一種非常固化的階級劃分,它將人分成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而在這四等人之下,還有一個等級叫“達利特”。他們處於印度階級的最底層,他們乾著最卑賤的工作,享受著最少的資源,承受著最大的謾罵。

最重要的是,這個等級是世襲制,根本不可能靠後天努力爭取。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天空中的雄鷹生出來的也是雄鷹,陰溝里的老鼠祖祖輩輩都是老鼠。”

而“達利特”的生存境遇,在印度法制健全之前,比老鼠還不如。

高種姓人對他們可以生殺予奪,還不會受到法律的製裁,直到印度法制健全後,這種現象才慢慢減少。

但是印度法治建設的進步,並沒有減少高種姓的特權,與之相反還大大提高了高種姓的社會地位。

誇張一點地講,印度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被百分之一的高種姓所掌握。

雖然印度早就在明面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其帶來的刻板印象,卻仍舊存在著。

在現代社會,種姓的影響依然滲透在方方面面,高種姓人群身居要職,掌控著印度的政治經濟命脈。

他們推崇精英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將人才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

而這一做法,就導致印度理工大學發展飛速,在世界名校中也名列前茅,但是基礎教育的發展卻舉步維艱,形成了鮮明的兩極分化。

其實這些相比於後面這個問題來說,只能算是小事情。

在印度,女性的社會生存環境並不樂觀,在某些印度宗教狂熱分子眼中,她們的地位甚至等同於“賤民”(達利特)。

而讓印度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最重要的法典:《摩奴法典》。

錶面上看,這隻是一本規定了日常行為規範的法律條文,但在其中有許多對於女性來說極其殘酷的律法,卻被印度人奉為至理

首先是通婚制度,印度的高種姓男子被允許和只有他年齡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年齡的女子結婚,而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同時,《摩奴法典》將女性定義為淫邪的源頭,認為她們就是讓男子爆發邪念的罪魁禍首,所以在印度的傳統思想中,女子不應該和除了自己丈夫、父兄之外的任何男人見面。

除此之外,印度對於成婚的女性有著更為嚴苛的規定。

婆羅門女子永遠不允許離婚,就算成了寡婦也必須守寡,除非她沒有為自己的亡夫誕下子嗣才可再婚,否則就要孤寡一生。

印度的種姓制度就像一道天塹,將高低不同的種姓分割開來,而唯一改變自己出身的方式只有一個:婚姻。

高種姓的女子絕對不允許下嫁,但是低種姓的女子卻可以“上嫁”,但付出的代價也很高,她們要掏一筆巨額彩禮,才能真正讓自己變成一個“高種姓。”

財帛動人心,正是因為這種習俗的存在,有些人就想鋌而走險,殺妻騙彩禮。

事實上,這種風險對於印度的高種姓人來說雖有若無,女性低下的地位,腐敗的司法體系,讓他們很難受到法律的製裁。

他們假意迎娶女子,在收到彩禮後殺害妻子,這種殘暴的行徑,只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

早在1961年,印度就出台了相關的法律,來遏制這種行為,但收效甚微。

但在1990年,印度每年此類案件的女性死亡人數卻高達五千八百人,而在1980年還只是每年四百人。

法律並沒有起到應起的作用,反而讓這種風氣愈演愈烈。因為這種特殊的婚姻制度,讓某些人靠彩禮為生。

不幸的是,有些人在收到彩禮後,發現數目和預先承諾的對不上,也會用濃硫酸潑新娘的臉致其毀容再趕回娘家,而娘家也不願意收留被毀容的退婚女子。

這種風氣不斷蔓延,隨著印度男女比例逐漸失調,許多追求無果的印度男性就會選擇用這種方式報複女性。

一時間,印度女性人人自危。

不僅如此,因為男女比例的失衡,印度逐漸形成了一條買賣婦女的黑色產業鏈。

人販子在印度的貧困地區物色“獵物”,將她們綁架裝車,轉賣到其他地區。

而在大多數時候,她們並不會成為某一戶人家的妻子,很可能只是這家人的“生育工具”。

印度對於“生男孩”病態的渴望,導致許多女性在被檢查出腹中的胎兒是女嬰時,就會被強行打掉。

這些不幸的女子在身體剛剛恢復後,又會被人販子帶到別處,進行下一輪“交易”。

前文中說到的傻姑娘,出了那樣的事情,一部分原因是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原因還是由於家庭的不重視。

而等待她的未來,是黑暗還是光明,誰都說不准。

種姓制度一日不除,印度女性的頭頂就會永遠籠罩著厚重的陰霾,想要真正的獨立,她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完-

編輯 | 張啊張、書書

文 | 懸念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